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成果>科研成果

AGFEP张玉梅等在国际期刊Agricultural Economics发文探讨健康可持续膳食的中国实践及对全球启示

发布日期:2025-04-25 浏览次数:14 信息来源: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的张玉梅、王晶晶和樊胜根教授在国际知名期刊《Agricultural Economics》上发表题为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iets in China and Their Global Implications的论文,樊胜根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Agricultural Economics》是国际农业经济学家协会期刊,影响因子4.5。

该研究深入分析了中国过去几十年的膳食转型,并从多维度探索中国饮食转型的路径与挑战,为推动中国乃至全球健康和可持续饮食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2061147002、72203214、72373143)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2&ZD085)的资助与支持。

引用格式:Zhang Y, Wang J, Fan S.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iets in China and Their Global Implications[J].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25.

文章内容

中国膳食转型面临“双重挑战”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膳食模式对健康、环境和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膳食模式的可持续性不仅关乎国内的健康和环境目标,也对全球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中国在农业生产和食品供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健康与和环境的双重挑战。因此,探索既能满足人类健康需求又能降低环境和经济成本的可持续膳食模式,对于中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意义。

跨学科模型评估多种健康可持续饮食方案

针对这些挑战,研究团队运用中国农业大学自主研发的农食系统模型(CAU-AFS),创新性地构建了多种可行的饮食优化方案并进行了科学评估。模型全面整合了农业、食品、经济、营养和环境各维度因素,覆盖58种农产品和31个省份,为区域差异化分析提供了坚实基础。研究提出五种可行的饮食调整方案:(1)水果替代方案(FRTS):增加水果消费,减少谷物摄入;(2)大豆替代方案(SSUB):用大豆替代部分肉类蛋白质;(3)肉类结构调整方案(STR):减少红肉,增加禽肉、水产品和鸡蛋;(4)膳食指南方案(DIET):全面采用中国膳食指南推荐的饮食模式;(5)综合优化方案(COMB):综合前三种方案并维持当前乳制品消费水平。模拟结果显示,肉类结构调整方案(STR)环境效益最显著,可使碳足迹减少14.6%,氮足迹减少18.9%,磷足迹减少15.0%,水足迹减少4.6%。而综合优化方案(COMB)也表现出色,可使碳、氮、磷和水足迹分别减少9.4%、21.9%、16.3%和6%。这些发现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指南提供了有力支持,证明在不降低营养价值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膳食结构可以同时实现健康与环境双重目标。

多维度政策路径推动健康可持续饮食转型

基于研究发现,团队提出了供给侧和消费侧两大方面的政策建议。在供给侧,研究团队建议加大农业研发投入、重构农业补贴政策、优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政策,以促进多元化食物供应,降低健康膳食的经济成本。在消费端,研究强调提升居民膳食素养,完善食品标签制度,增强消费者识别健康食品的能力;针对儿童、农村低收入人群和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实施精准支持政策;此外,推广营养教育和助推策略,引导消费者做出更健康的选择。

研究结论具有全球意义

研究指出,中国居民膳食转型不仅关系国内的公共健康与环境可持续性,也具有深远的全球影响。中国农食系统碳排放占全球农食系统碳排放的约16%,中国居民向更健康、更可持续饮食的转变将有助于全球气候变化缓解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研究为全球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启示:应警惕随GDP增长而快速西化的饮食模式带来的健康和环境风险,应在尊重本土饮食文化基础上,积极促进健康可持续饮食策略的发展和实施。未来,研究团队将继续深化相关研究,探索政策引导、市场机制和消费者教育的协同作用,促进可持续膳食模式的广泛实施。通过国际合作与知识共享,中国有望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引领作用。

研究成果不仅为中国在健康、环境和经济领域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通过国际合作与知识共享,中国有望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中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

Agricultural Economics - 2025 - Zhang -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iets in China and Their Global Implication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