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成果>研究院成果

AGFEP樊胜根、孟婷在China Daily发文谈推动可持续健康膳食

发布日期:2023-06-0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AGFEP)院长樊胜根教授和研究院成员孟婷副教授China Daily发文谈推动可持续健康膳食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WANG YUE/FOR CHINA DAILY 

膳食占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至12%,凸显了推动可持续健康膳食的必要性


当前全球食物和营养安全情况严峻,在消除饥饿、食物不安全、多种形式营养不良方面进程受阻甚至倒退。据估计,2021年全球约7.02-8.28亿人(占比8.9-10.5%)遭受饥饿,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新增1.50亿;全球约有23亿人处于中度或重度食物不安全状态,其中重度食物不安全人群占比高达11.7%;近31亿人无法负担健康饮食,比上一年增加了1.12亿。造成食物不安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乌克兰危机、气候变化等,同时,收入水平、物价上涨进一步降低了居民的食物购买和负担能力。

膳食与营养健康、资源环境密切相关。营养方面,全球四分之一的成年人死亡归因于不良饮食,包括水果、蔬菜、坚果和全谷物摄入不足,红肉和加工肉类以及含糖饮料摄入过多。资源环境方面,食物生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并使用大量且不断增加的环境资源,包括土地、水和含氮磷化肥。

对于转向可持续健康膳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球已达成共识。201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引入了“可持续膳食”的概念,即对环境影响较小的饮食,有助于今世后代的食物营养安全和健康生活。2019年,EAT-柳叶刀委员会提出可持续健康膳食,倡导健康膳食和可持续膳食要纳入同一框架。同年,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定义了可持续健康膳食:促进个人健康和福祉各个方面的饮食模式;环境压力和影响小;可获得、负担得起、安全和公平;并且在文化上可以接受。《2012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建议,到2030年,所有国家都必须转向可持续的健康膳食,以尽量减少健康和气候变化成本。

与大多数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当前的居民膳食也存在多方面挑战。一方面,饮食失衡导致微量营养素缺乏,并导致超重和肥胖。中国居民食用油和盐的摄入量偏高,而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类、鱼虾类、大豆类摄入普遍不足。另一方面,高投入驱动的农业与食物生产、流通(储藏、加工、运输)、消费方式在环境上代价高昂,且不可持续。

适合中国人群特征、农情食情的可持续健康膳食模式是什么?如何促进可持续健康的膳食模式?这些是应该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结合中国人群的饮食习惯,进一步优化国家膳食指南。同时,应制定针对特定区域的饮食指南。例如,中国居民普遍应该增加全谷物、水果和豆制品的消费,减少超加工食品、精制谷物和红肉的消费。西南和南方地区居民应减少肉类消费,而北方和东北地区居民应该增加蔬菜消费。

其次,在中国国家和地区的饮食中,应同时考虑健康和可持续性。据估计,食物消费总量产生的碳排放量将从2020年的11.8亿吨增加到2030年的12.8亿吨。食物生产和消费结构需要调整,以尽量减少环境足迹。

第三,引导投资和贸易转向营养导向的食物供给。20年来,中国与世界农产品贸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受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影响,中国居民在能源供应结构和含糖饮料消费中增加了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从而增加了肥胖和超重的风险。因此,结合海外直接投资准入政策,将膳食营养改善目标纳入WTO谈判,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中国转向可持续健康膳食模式。

第四,应设计和实施有针对性的饮食干预方案。需要实施国家营养改善计划,以加强营养教育和指导,考虑不同人群和消费场景的差异。应开展饮食教育,引导国民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营造有利市场环境激励消费者选择可持续健康膳食。同时,政策、法规和财政支持可以鼓励企业、机构和社区建设中央厨房以改善饮食。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