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研究院 |
如今,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已经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常客,不再是逢年过节才有的犒赏,但实现了”肉蛋奶自由“的我们并没有活出预期的健康,反而跑医院的次数较之改革开放前更多了,大到心脑血管疾病,小到儿童湿疹,在不少疾病的病因分析中,都能看到肉蛋奶的影子,医嘱也会建议某些病例需要在饮食中关照荤素的比例。
为什么“肉蛋奶的自由”并没有带来更好的健康?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我们不知不觉间摄入了超出身体能够负荷的量。
因此对于动物性食品的消费者来说,如果有一个量化指标告诉我们动物性食品摄入的安全阀值,同时又懂得判断肉蛋奶的品质,挑选真正对身心有正向帮助的动物性食品,才能解决”肉蛋奶自由“的健康隐患。
在本届良食峰会的动物性食品消费论坛上,我们将介绍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课题团队近期完成的关于中国畜禽工业养殖的现状,及其对人类营养健康、资源环境和动物福利影响的报告。同时,还将介绍2022年最新出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给出的肉蛋奶建议摄入量,并邀请到美国休斯顿大学东亚政治学华裔副教授 Peter Li 讲述他生活的北美地区动物蛋白消费水平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以之为我们的前车之鉴。
另外,本次论坛也将为你科普:如今的肉蛋奶来自怎样的饲养环境;兽用抗生素在饲养环境中的用量情况、进入人体的途径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懂得了行业内情,再设身处地共情禽畜在这些特定饲养模式下可能会有的身心状态,就会对什么是高品质的动物食品了然于心了。
另外,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选择,不仅影响着身体健康,也间接关联着我们生存环境的品质。大部分人并没有居住在集约化养殖场周边的经验,所以感受不到养殖场对周边生态环境,尤其是水体质量的破坏。但很多人今年都经历了一个“热哭了”的夏天,如果当地还有拉闸限电的措施,让空调风扇停摆,这种体验更刻骨铭心。
最近几年,这种异常气候在普通人的生活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气候变化”正在从报章杂志上的一个科学术语,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真切体验。导致气候变化的因素有很多,科学家认为人类活动产生的过量温室气体排放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所以“减排”成为世界各国环保政策的重要指标,但很多人,可能包括部分政策制定者在内,都忽视了不恰当的动物养殖方式和过量的动物性食物消费,为地球贡献温室气体的“潜力”。
在本次论坛上,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将带着他们刚刚出炉的研究报告——《气候变化与动物福利》,向我们论证,减缓气候变化的众多行动中,养殖业是不可跳过的关键一环。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动物养殖的不同面貌,圆桌讨论环节,我们将邀请两家一线养殖企业分享各自的实践,一家是在河北唐山山区高福利蛋鸡饲养的唐山福瑞蛋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另一家则是在东北高福利饲养猪只的黑龙江东农畜牧科技有限公司。
本次论坛,将扎实提升你在动物性食品消费领域的“知食力”,也希望激励你用自己的消费行动,为自己和家人,以及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选择一条更有利于彼此福祉的饮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