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通知>新闻动态

【艰苦知人生,实践涨才干】AGFEP 2023年河北暑期农户调查之四队

发布日期:2023-08-08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

2023720日至728日,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AGFEP)暑期调研的第一阶段在河北持续开展。其中,河北四队在20日参与了集中培训之后,于21日上午前往曲周,24日奔赴景县继续推进接下来的调研。

2023721日上午开始,在队长李欣荣的带领下,四队的10名中国农业大学学生深入到曲周北高庄村,西三塔村,依庄村以及景县陈章村,南庄头村,张奇庄村,张八棍村七个村庄入户调查,真实全面地了解了曲周及景县地区农民的家庭食物消费及农业生产情况,获益匪浅,顺利完成了此次调研任务。

721日至723日在曲周调研的三天,我们深入农户,从微观层面仔细询问农户的种植生产情况,支出情况,家庭资产情况,以及食物消费情况,发现原来每个环节都困难重重。在我们重点访谈的食物消费环节,我们第一次发现农民的口粮主要是自家种的玉米和小米,蔬菜也大多是就自家自留地种的菜来吃,只有在过节或是有客人的时候才会烹制一些肉类,大鱼大肉对他们来说是奢侈,但他们依旧乐观地接受这种稀松平常的生活常态。

 

 

  

4队调研员入户访谈——曲周

此次曲周之行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不饮食人间烟火,难懂人生冷暖。现如今,虽然扶贫政策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农民的生活仍然充满了困难,他们的生活真的很艰辛,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还需继续努力,让科技进步的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个农户,让他们的餐桌乃至生活都能丰富多彩。时代在发展,农业在进步,城乡的发展差距逐渐缩小,我们的社会终将实现真正的和谐共进。

4队曲周调研合影

24号来到景县到29号离开,4队的每一位调研员都度过了难以忘怀,痛苦而又快乐的6天。痛苦在于调研的艰辛,早上七点就要起床搬运物资,开始调研,调研结束后又要开始紧张的自查与互查,经常要折腾到十一点多才能忙完一天的工作。在景县的前三天恰逢高温天气,毒辣的太阳和闷热的空气让行走在村子里的我们大汗淋漓,偶尔不配合的农户也让人感到沮丧。在景县调研的最后一天,突如其来的暴雨又把每一个人淋成了落汤鸡。

  

调研员帮忙搬物资

然而调研的过程又是快乐的,担任4队前站的赵老师认真负责,妥善安排好了每一个的住宿,保证了每一个的安全,亲自把我们带到每一个农户的家里,并在调研结束后安排丰富的桌餐。而4队的每一个成员在调研的过程中逐渐相互熟悉,在共同的工作中形成了革命友谊。更为重要的是,在与农户的交谈中,我们真切地了解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理解了他们笑着说自己不爱吃肉背后的涵义,更被他们简单而又朴实的热情所打动。

  

4队调研员入户访谈——景县

 

 

 

调研员感悟:

 

乔治

  

邯郸曲周,衡水景县,短短十天里,我见证了太多遗憾与不幸,辛勤与汗水,悲恸与欢愉。农民生活不尽如人意,但党和政府的保障工作同样落实到位。从进村之时的标语“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党和政府对乡村基层人民的关心与重视可见一斑。农民生活质量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之下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在村干部的热心帮助之下,我们十分顺利的对乡村基层农户进行了一些关于粮食生产和食物消费的基本调查。

我惊讶地发现当地居民对粮食的重视程度。无论是在景县还是曲周,农户都难以普遍认识到粮食对于健康的重要性。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够注重均衡膳食,食用各种谷物、豆类、蔬菜和水果。大多数时间,农户都是选择有啥吃啥,根本考虑不到营养膳食,食物搭配。吃各种食物的频率也很低,相对来说食用种类单一,基本都是熬粥和吃馒头面条。这使我认为,良好的膳食营养认知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总之,曲周和景县的农户对粮食的重视以及农业发展状况的理解令人印象深刻。他们对传统农业的坚守以及对现代农业技术的采纳都对农产品的质量和保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饮食习惯和食物营养知识的传承也让我深感这两个地区的独特魅力。这次调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我更加深刻的理解膳食营养知识。但农村部分居民对于膳食营养知识以及食物合理搭配的认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王志瑜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农村调研。我主要调研的内容是农户的生产生活习惯以及膳食情况。

在这十天的调研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村朋友的友善和热情。当地农民都对我们十分热情好客,邀请我们到他们家里做客,与我们分享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心得。他们还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生产生活习惯以及膳食情况,让我们的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

这次调研让我收获了很多,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是让我对农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在与农户深入交流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中国农民身上的一种简单、淳朴、乐观还有坚强,尽管物质文化生活不太丰富,但是平淡生活里总会孕育一些小幸福,或许是下地回来后的一瓶冰镇啤酒,或许是今天饭桌上准备了一道自己喜欢的饭菜,或许是怀抱里还在牙牙学语的小孙子。在调研过程中感触最深的还是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思考。没有脱贫攻坚,许多因重病被拖入贫困的家庭还需要在温饱线上挣扎;没有脱贫攻坚,一些无儿无女又没有收入来源的老人将无法度日。在与农民的交谈中,听到最多的还是农民朋友需要一些切实的实惠政策,需要更多措施来改善生产和生活,需要更高产的作物,需要更方便的生产方法。我希望今后能够多参与这样的调研活动,深入基层,与农村朋友多交流互动,为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刘智敏

  

如果问调研带给了我什么体验,“我不停地看书,看文学历史,不停地走,看山川大地。尽管这些书、这些路,肯定与我的未来无关,但是他们教会了我思考。”这句话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回答。

尽管起初参与调研的初心,是专业课赵老师课堂上的连珠妙语,是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探索。但当时简单填下报名表的我,并不会知道这段经历会带给我怎样的感悟。

我站在当下的时间节点上,回望调研路上的点点滴滴,是曲周和景县的风土人情,是农户一张张慈祥和蔼的面庞,是调研小伙伴们的欢声笑语……诸如此类,一时难以全部列举。而留下最为深刻印象的应当是调研问卷中所了解到的农户的日常生活。不置可否,他们是国家现代化发展与建设的先锋参与者,但时代的红利却不那么明显的展现在他们身上,尤其是在这些不发达地区。年龄的增长,农业收入的局限,农产售出的不完善等等,无一不是压在农民身上的大山。在一次次调研中了解农户的生产收入情况,了解农户的日常膳食规律,我才更加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学校校训的实际性。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这对中农人来说,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坚持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根本所在。一批批中农人走在促进中国农业特色化的道路上,惟愿吾辈之实践能够发挥它的每一分光与热!

 

 

官子淏

   

“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这次调研放佛把我从自己的世界里拉了出来,了解到农户们生活最真实的生活状况。

与我所熟悉的打工人生活不同,不少农户依然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辛苦劳作一年收获,最后的产量和粮价却并不确定,这也成了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的隐患。例如今年小麦的粮价比去年降低三毛左右,听起来不多,但减少的收入落在农户身上却是沉甸甸的。“我们庄稼人平时就是要省吃俭用过日子”,很多村民一年不舍得吃一次牛羊肉、海鲜,奶类也喝不上几回。平日里只是以吃饱为目的。在询问农户“您觉得吃这类食物健康吗?”,常有人回答“庄稼人能吃饱就行,有什么吃什么,哪管什么健康不健康。”每每听到这些话,我心中五味杂陈。虽然家家户户温饱病不成问题,但膳食营养均衡在农村实现的远远不够。

这次调研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农大“解民生之多艰”的校训背后所蕴含的情怀与重担,就像习总书记所属托我们的,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河北四队调研成员:李欣荣、徐文燕、官子淏、黄珏瑢、梁顺子、刘智敏、黄思宇、乔治、王志瑜、王雨凡。

愿行者常至,为者常成!!感谢四队成员一路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