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成果>科研成果

田旭教授合作撰文讨论出口国动物疫病爆发对中国进口肉类韧性的影响

发布日期:2023-08-2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AGFEP)田旭教授与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周莹、内布拉斯加大学奥马哈分校罗子俊助理教授在国际贸易领域知名学术期刊《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发表论文,探讨出口国动物疫病爆发对中国进口肉类韧性的影响,提出中国肉类进口贸易对缩小我国肉类供求缺口、降低我国饲料粮贸易依存度以及缓解畜牧业迅速扩张所带来的环境压力等方面的启示。

随着营养的快速转型,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依赖肉类进口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各国对全球肉类市场的依赖日益加深,肉类贸易网络随时间的推移也更加紧密牢固。但进口国往往对动物疫病的爆发反应过度,经常采取完全禁止从疫情国进口肉类的措施来保护本国消费者和生产者,因此全球肉类贸易韧性容易受到动物疫病的影响。中国自2001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畜禽养殖部门的扩张伴随严重的环境污染、饲料粮贸易依存度高、动物福利低等问题。为缓解国内肉类供求缺口,中国对进口肉类的需求不断增加。本文结合1992-2017年中国肉类进口数据,估计出口国动物疫病爆发对中国肉类进口韧性的影响,探讨肉类进口是否可以成为缓解中国肉类供求失衡的有效途径。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相关理论研究进展,提出三个主要假设:(1)动物疫病的爆发减少了中国从疫情国进口受影响肉类的数量;(2)动物疫病爆发后中国会减少疫情国肉类的进口,增加非疫情国的肉类进口,即存在正向的贸易偏转效应;(3)即动物疫病爆发后中国会进口更多未受影响的其他肉类以替代受疫病影响的肉类,即存在正向的贸易替代效应。为检验以上假设,本文使用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中1992-2017年73个国家或地区的年度肉类贸易数据(包括猪肉、牛羊肉、禽肉),以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各国或地区的动物疫病爆发年度数据(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采用System-GMM、PPML、Tobit、静态面板计量模型(OLS、FE和RE)以及广义最小二乘(FGLS)计量模型估计了一个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结果表明虽然动物疫病的爆发对中国从受感染国家进口受影响的肉类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这些疫情对中国从世界市场进口的肉类总量没有显著影响。论文还发现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爆发后存在正贸易替代效应,而在疯牛病爆发后存在负贸易替代效应。此外,相应疫病爆发后,中国进口的猪肉和禽肉之间存在很强的贸易偏转效应。贸易替代和偏转效应的共同作用有助于提高中国肉类进口的韧性。这也表明,贸易伙伴多元化策略有助于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论文建议中国政府开展一场鼓励减少肉类消费的运动,减少肉类消费有助于实现符合中国饮食指南的健康饮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使用,缓解对进口饲料的依赖,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论文倡议政府建立一个更加标准化和道德友好的畜牧业部门,提高生产率及动物福利,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各类企业的协同创新,为实现更广泛的循环经济创造条件。最后,政府应提高国民综合教育水平,引导公众健康饮食,实现可持续的饮食。


Ying Zhou, Zijun Luo, and Xu Tian. 2023. The Impact of Animal Disease Outbreaks on China’s Meat Imports. 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 7. doi:10.1080/1540496X.2023.2223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