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current location: home page |
|
2021年3月25日,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AGFEP)与上海君石生命科学研究院(SJLSI)共同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食物系统可持续发展对话会(SFSD)”,会议由AGFEP院长樊胜根教授和SJLSI院长陈君石院士共同主持。联合国食物系统峰会特使AgnesKalibata博士,以及前联合国秘书长食物安全特使、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特使、联合国食物系统对话负责人David Nabarro博士为会议做特别发言;全球营养改善联盟执行主任Lawrence Haddad 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聂凤英研究员、中国疾控中心赵文华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常纪文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成升魁研究员为会议做特别报告;来自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中国农科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粮集团、雀巢中国等农业、食品、健康行业单位和协会负责人共计44人应邀参加了会议;约有1800人在线观看了会议直播。
SJLSI院长陈君石院士首先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会议的背景和目的。今年9月联合国将举办“食物系统峰会”(UNFood Systems Summit,FSS),其目的是提高全球对改变食物系统的认识和承诺,并采取相应的行动。食物系统的改变不但是为了消除饥饿,同时也为了减少膳食相关疾病和拯救地球,保障全世界人人得到安全和营养的食物。食物系统包括食物的生产、加工、储存、流通、制备、消费等整个环节,以及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本次会议目的是响应和配合食物系统峰会的重要举措,并为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食物系统峰会提供科技支撑,推动和支持中国食物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定、科学研究和行动。
联合国食物系统峰会特使Agnes Kalibata博士为本次会议致辞。她肯定了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并表示这次会议对联合国食物系统峰会有重大支持作用。她介绍了联合国食物系统峰会、食物系统及其重要意义,并从食物系统对全球气候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方面进行了分享,同时对中国在过去20-50年内做出的巨大贡献表达了感谢和肯定。她对下一步目标和如何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进行了介绍,她表示面临全球和地区性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当增加经验分享、鼓励更多国家加入到讨论如何提高食物系统韧性的队伍当中。
前联合国秘书长食物安全特使、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特使、联合国食物系统对话负责人David Nabarro博士进行了致辞,并介绍了今年9月份将要召开的联合国食物系统峰会。他表示食物系统峰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们对食物系统的认知,以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他表示推动食物系统的转型面临很多挑战,主要原因是食物系统在全球的差异性很大。但联合国为了战胜这一挑战,已经做出相应举措。包括组建科学小组定期进行科学讨论,号召所有成员探讨解决措施并论证其是否可行,分享相关经验,以保证政策和实践中的一致性。目前已有73个国家加入,准备或者已经开始采取相关措施。联合国食物系统峰会未来会开展更多的讨论,并提供发展方向,以期为各国积累经验、强化专业技能和增进对彼此的了解,他认为,只有协同才能实现全球食物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食物系统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聂凤英研究员围绕“食物生产:现状与挑战”作了报告。她指出我国的粮食生产呈持续上涨趋势,且远远超过人口的增长。除了粮食以外,我国肉、蛋、奶、水产品、禽蛋等均呈现上涨趋势。目前我国农产品的产量基本能自给自足,再加上进口量的保障,因此我国营养不足率显著下降。我国能基本保障自己的粮食安全可以说就是为世界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同时,我国农产品的市场转化升级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也非常快。从过去的小摊、小贩购买农产品,到现在的通过超市以及电商购买农产品,这个变化可以说是领先世界的。快速进步的同时,我们面临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等挑战。第一是耕地面积下降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我国耕地面积大幅度下降,即使后来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土地转化利用制度,但总体趋势是一直在用越来越少的耕地在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第二是气候变化问题。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和灾害发生的无规律性,这也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第三是消费增长问题。尽管我们在提倡各种各样的消费模式,如去糖化、去肉化,但是我们对肉类的消费需求处在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刚性增长中。这同时也使得我国对某些食物的进口量呈上升趋势。第四是不平衡性。包括东西部的不平衡和城乡的不平衡,从生产到消费。第五是生产方式。我国是小农主导生产方式,因此农民的收入、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的生产方式以及农业的现代化,对我国食物供给均有巨大影响。第六是生产成本上升问题。包括土地成本、种子饲料、农资费用劳动力成本等等。聂凤英研究员也提出了五条主要的应对策略措施。如践行新发展理念,增加可持续生产力,减少食物浪费,保障脆弱人群营养和健康,加强国际贸易和合作等。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研究员就“营养与健康:现状与挑战”专题进行了报告。她指出营养是健康和发展的基石,目前全球主要面临三种形式的营养不良问题,营养不足、微量营养素缺乏和超重肥胖。过去的30多年中,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得到了巨大的改善。0-5岁儿童的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率均有大幅度下降,人群贫血率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而超重肥胖率则在快速上升,我国一半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20%的6到17岁的青少年超重或肥胖,10%的5岁以下儿童超重或肥胖。我国的膳食结构也在不断变化。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持续下降,农村高于城市;脂肪的供能比呈现上升趋势,城市一直高于农村,去年农村首次突破了30%;畜禽肉类的摄入量持续上升,以猪肉为主;蔬菜水果基本持平;食盐和食用油的摄入量均超过推荐摄入量。总的来说,近几十年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营养相关慢性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改善营养与可持续发展,赵文华研究员提出应建立中国健康膳食模式,或者说叫东方健康饮食模式。食物系统可保证我们实现健康的饮食模式,反过来如果我们践行东方健康饮食模式,又能促进食物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研究员就“生态环境:现状与挑战”专题进行了报告。常纪文研究员主要对中国历史遗留的农业土壤重金属治理情况与乡村振兴现状进行了分享。上个世纪50-90年代之间,因为矿山开采和金属、非金属冶炼的原因,导致一些地区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存在一些挑战和应注意的问题。如:治理规划不详尽;修复技术需要改进,需要结合实际;资金短缺;人才缺乏;农民失业和人口流失增加;污染严重,治理的标准和要求不明确;治理经验难以复制。还有一个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振兴乡村。在这个问题上常纪文研究员也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治理措施。第二,成立基金,多社会资金参与,多渠道筹集污染治理和农民产业扶持资金。第三,多措并举,维持社会稳定,促进地方的发展,治理重金属污染才具有可持续性。第四,加强贫困地区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训。第五,发展地方特色产业,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与乡村振兴相契合、相互促进。最后,出台配套的政策和法制措施,有利于防止新的污染发展,同时可促进和提高治理效果。
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成升魁研究员就“食物损失与浪费:现状与挑战”主题进行了报告。成升魁研究员指出食物系统不仅仅是一个自然过程、经济过程,还是社会过程。食物系统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损失和浪费。食物的损失和浪费是全球性问题,全球约1/3粮食被损失或浪费,其中粮食在销售过程中的损失约14%。不同地区损失的比例都不一样,总体来看,以发达国家的浪费为主。中国现在正处于一个消费心理转变期,过去饿怕了,现在突然发展非常快,所以过度消费是我国在浪费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但我国家庭的粮食浪费相对较少,远低于英美国家,以谷物和蔬菜水果为主。成升魁研究员指出根据他们的研究,中国有约三分之一的土地和水资源是用于满足食物浪费和损失的,无效碳排放约占4%。减少食物浪费,对整个环境、居民营养健康以及整个食物系统的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但应如何减少食物浪费,成升魁研究员认为从国民意识和法律制度两个方面都存在挑战,也是下一步应重点关注的。
全球营养改善联盟的执行主任、Tracaction 1负责人Lawrence Haddad博士就“保证每个人可获得安全和营养的食物”主题进行了报告。LawrenceHaddad博士指出,近几十年全球对食物的需求和消耗都是在增加的,但营养素的摄入情况差异较大,这主要是价格导致的。尽管整体的收入水平有提高,但营养素的摄入量并没有显著升高,LawrenceHaddad博士发现贫困地区或者贫困人口食物的摄入往往以低营养密集度的食物为主。人们对食物的选择受经济因素影响较大,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高收入人群是相对可以自主选择食物的人群,应科学引导其减少对肉类食物的选择,不仅可以减轻环境压力,还可以降低市场需求从而让更需要肉类所含营养素的贫困人群增加相应营养素的摄入。目前国际上针对食物系统的改变已经有一些措施,如在售卖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强化食用油,增加社会保障的受益人范围,探索最科学的农业生产规划,鼓励私人部门融资和帮助中小企业转型,关注并引导消费者的需求,重视科研结果的力量。LawrenceHaddad博士表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食物系统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不要小瞧任何人的力量。
围绕“食物系统可持续发展”主题,与会代表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首先,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本次会议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会议。其次,代表们就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以及可能的解决措施分别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资金的支持(政策扶持)、食物市场的韧性问题,疫情对食物选择的影响,膳食结构的调整。关于如何实现食物系统可持续发展,代表们提出几点可能的解决措施。如:增加全谷物食物生产和加工,以降低食物和营养素的浪费同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并利于土壤改良;增加食物生产、流通、消费的技术创新,减少损失和浪费;奖惩激励机制和提高国民意识;建立政府间多部门协同合作机制;国有企业做出表率等等。
AGFEP院长樊胜根教授对本次会议做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会议能邀请到联合国食物系统峰会的组织者,说明我们中国的重要性,中国的食物系统在全球的食物系统里面占很重要的地位。樊胜根院长指出,农业食物系统是从产前、产中、产后一直到消费、营养的整个产业链的过程,不仅是过程和活动,更是系统中的参与者。我们当今的食物系统是不健康的、不可持续的,未来,食物系统需要转型。关于食物系统转型方向,樊胜根教授提出四点建议。第一,食物系统必须要生产健康营养的食物。第二,食物系统必须要可持续,要能帮助减排三分之一的温室气体。第三,食物系统要具有包容性,妇女、小农等脆弱人群必须要从中获益。第四,食物系统要有韧性。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以后,全球食物价格指数连续九个月上涨,2020年6月到2021年2月累计增长25%,谷物上涨30%,这说明系统非常脆弱。过去几十年中国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就是消除绝对贫困,消除饥饿;膳食结构实现从单一饮食到多样化的转变。但同时,土地、水资源的缺乏和重金属污染等问题也不可忽视。樊院长表示促进食物系统转型要从政策、技术、制度和个人行为四个方面入手。科学的食物系统转型可以保证国民吃的更健康、更环保、更营养,给后代留一个健康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