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current location: home page |
|
2020年12月5日,第二十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隆重开幕。
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AGFEP)院长、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樊胜根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增强经济发展韧性——重塑农食系统》的主旨演讲。
在演讲中,樊胜根院长以“祝贺”“呼吁”“承诺”六个字开场,祝贺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简称“北大国发院”)的重要贡献暨中国经济学年会二十周年顺利召开,呼吁经济学家更多的关注农业、农村、农民和食物系统,并承诺与各位经济学家加强交流与对接。
樊胜根院长在报告中指出,农食系统在经济发展中地位重要。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占GDP比重越来越低,但若将与农业、农产品加工等相关的一些投入品、运输行业、零售行业和餐饮等加入,农业与食物系统(简称“农食系统”)占GDP比重23%左右。同时,农食系统贡献了超过1/3的就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远远超过了农业GDP本身,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和“蓄水池”。
但是,当前全球农食系统面临多重挑战。饥饿贫困人数上升、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的压力,以及越来越多与农业相关的风险威胁着人类健康。新冠肺炎大流行使农食系统雪上加霜。不仅带来经济损失,加剧了全球贫困;在供给侧,小农、农民工、中小企业受到新冠肺炎的重创,而需求端,新冠肺炎引起的购买力下降,导致饮食结构更加单一、营养下降。同时,新冠肺炎也打破了供应链,这也体现了农食系统供应链的韧性不足。
因而,未来农食系统必须转型,以增强农食系统本身及经济发展韧性。朝着高效高产、低碳、营养健康等方向发展,具有韧性、包容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地球健康和人类健康的双赢。
政策、制度、技术对农食系统的转型及重塑至关重要。改革相关政策,建立更加有效、包容性和安全的食物生产体系;发展富有可持续性、注重营养的技术;促进开放式贸易的发展,减少食物价格波动;扩大生产性且跨部门的社会保障体系;立足中国,放眼全球,支持南南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农业生产稳定、农业经济向好、农食系统可持续,不仅体现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更有利于世界食物安全与营养形势的改善。